【Selfie】2013.11.22
「 Selfie 原是一個來自社交媒體的自造詞,意思是「自拍」或「自拍照」,現在正式收錄進牛津詞典的主流詞匯表。調查結果顯示,selfie一詞過去一年在英語中的使用頻率,增加了1.7萬%。牛津詞典對selfie的解釋是:某人的自拍照,尤其是通過智能手機和網絡攝像頭的自拍照,然後將其上傳社交網絡。」
--節錄自BBC中文網 2013年11月19日〈 selfie 當選牛津詞典2013年度風雲詞彙〉
表現慾望和自戀傾向,在進入智慧型手機時代後,達到空前高峰。
高中拍拍貼一定去過西門町,內行妹仔會相揪去士林,因為比較便宜。哪個機種比較新,哪台圖案比較可愛,哪部可以換背景。搭搭搭搭,笨重的連線電子筆飛快舞動輕如鴻毛,因為時間只有120秒。旁邊沒事先算人數,等等要切割成8份16還是24份。剪刀喀擦喀嚓,把自己的存在從群體中切割出來,分裝進一個個小紙袋,裝載滿滿對自己的愛。
大學時候,數位相機比色調:看重鮮豔,就挑CANNON G系列,偏好日系清新就搜刮GRD家族。底片相機比氛圍:各家老單眼,FM2,Pen系列半格機......黛安娜在這裡不是王妃,但一樣高貴,LOMO跟LOMOGRAPHY不一樣,在意義上打對臺。網路相簿一個個精心炮製,人人都要有個部落格。聯繫感情用無名小站,好友連來連去誰來我家。自視有別於生活照的作品調調就放上Flickr,收到外國人的Heart就好像真有那麼點了不得。深夜還固守在螢幕前,修圖曲線亮度對比,文章插入圖片建立。遙想當年,為了形象,我們孜孜不倦。
現在我們有Instagram,美圖秀秀,和終極魔王巨神兵,Facebook。各種相片風格,APP濾鏡通通有。要尖就尖要大就大要細就細要貼圖就貼圖,咪什麼來什麼。一分鐘一個feed,不消十分鐘,想要當什麼人,就能當什麼樣的人。讚不能當飯吃,沒人按讚,飯都沒心情吃。
被看見的慾望永無休止,因為人永遠希望能夠被當作獨立的個體,被認同自身的認同。證明自己的存在有著不可或缺地特別意義。於是無所不用其極,終至走火入魔,偏門歪風。
就像我現在打這篇文章。也不過是想秀秀以前的照片而已。耶嘿,騙到你了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